(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/採訪報導)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於35~40歲的中年女性,是一種自體免疫發生障礙,使得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,而造成患者四肢腫痛不堪,嚴重還可能產生關節損害,甚至失能的疾病。對此,醫師呼籲病友需積極治療、做好飲食管理,並利用運動或復健來減輕疼痛,讓病情受到控制,生活品質也較佳。
別誤認為運動傷害或關節退化!
林口長庚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羅淑芬醫師表示,目前尚未找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確切病因,但可確定地是,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其免疫系統會對自身組織發動攻擊,造成各種症狀,且初期症狀常會被誤以為是運動傷害或關節退化,而延誤就醫,長期下來恐導致關節變形或殘障,嚴重影響生活作息,民眾不應輕忽,醫師將進一步詳細說明類風溼性關節炎的5大特徵,讓大家能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:
1)初期患者會感到疲倦、累、精神不佳、胃口不好、全身痠痛等全身性症狀。
2)關節會出現紅、腫、熱、痛的情形,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容易侵犯關節的疾病,因此會導致疼痛、腫脹和僵硬。
3)早上起床時,關節特別僵硬,有晨僵感,須活動30分鐘~1小時才會好轉,且症狀持續6星期以上。
4)關節腫脹的時間長達6星期以上,且如果一側膝部或手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,通常另一側亦會罹患此病,具有對稱性。
5)關節周圍組織,如韌帶、肌腱、肌肉也會有相同症狀。
積極控制病情免失能:治療+飲食+復健 缺一不可
羅淑芬醫師說,如果出現上述症狀,應及早就醫,避免導致關節受損變形,患者可與醫師進行討論,根據病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;並多吃蔬菜水果、魚類、五穀雜糧等富Omega-3營養成分的食物,還可利用運動或復健方式來緩解關節疼痛或放鬆,如游泳、瑜珈、冷療、熱敷等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