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癌女求生 友代請命找資源

中國時報【周麗蘭、廖珮妤╱綜合報導】

生命的盡頭,誰能作決定?27歲雲林縣台西鄉女子林玉梅罹患腦癌5年,開過5、6次刀,最近又病發,父親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,但她本人有求生意志,3個朋友不捨她求生不得,承諾再幫她找社會資源,為她請「命」。

父簽放棄急救同意書

但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黃建勳認為,不積極治療不代表放棄,放棄的是「沒有益處的療法」,這是一種選擇,另個角度看也是積極追求生命品質,對很多癌末病患而言,開刀早已不是選項,當死亡是不得不的一條路時,怎麼讓他們做出正確抉擇一定要溝通清楚,否則無端造成病人的困擾。

林玉梅的飲料店同事許騰元,日前向雲林縣議員李明哲陳情,能否找尋社會資源再給林玉梅一次開刀機會。他說,她5年前開始有癲癇、頭痛、無法起床症狀,一開始不以為意,後來台大雲林分院診斷是腦癌,陸續在幾家醫院開刀治療,幾個月前再度病發,目前在家臥床。

許騰元說,幾個朋友探病,問她是否想要開刀,她點頭回應。

3友病榻前承諾救她

林玉梅父親80多歲、母親是外配,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,她並不想死,為了圓滿她活下去的願望,3個朋友在病榻前承諾會盡量找社會資源救她。

林父說「沒辦法!」林母表示,這件事她無法作主。縣議員李明哲認為,朋友善心難得,但應聽取醫療專業人員建議再決定。

台大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胡海國說,醫師與病人在治療癌症時,除了解醫學知識、治療手段、存活率、副作用等科學層面外,也應該接受生命逝去的可能性。

台大醫師黃建勳表示,病患當然可以為自己的生命做主,但要確認是否意識清楚,重大疾病患者的認知功能會減退,講話、點頭並不一定意識清醒,正面的、反面的都要問。

開刀否應聽醫師判斷

他認為,對臨終病患的問話要有技巧,未釐清狀況前,應避免誘導式的提問,嘗試換角度問「等醫師做評估後再幫妳做最好的決定,我們一定會好好照顧妳。」也許病患也會點頭。

黃建勳說,很多病患以為可以治癒而懷抱期望,但是否有開刀的必要應該由外科醫師判斷解釋,否則詢問病人沒有意義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幸福
    全站熱搜

    鳳鳳幸福滿滿部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